【导语】:首届“宋风潮玩”齐家营新春暴富大会将于2025年1月18日隆重开幕,浓厚“宋风”将持续到2月12日(正月十五)。
“宋风潮玩”齐家营新春暴富大会
首届“宋风潮玩”齐家营新春暴富大会将于2025年1月18日隆重开幕,浓厚“宋风”将持续到2月12日(正月十五),中华战舞英歌舞、非遗盒子灯、非遗火壶、千年绝技打铁花、财神纳福、传统高桥会等精彩表演不断,各类美食与游乐项目让人流连忘返。
表演节目单
表演节目简介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源溯明代,流行于广东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英歌舞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舞蹈角色都来自《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英雄好汉。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动作刚健有力,节奏强烈,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潮汕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谁能够进入英歌队,这年办事就顺利,事事如意。
非遗盒子灯起源于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清代时期盛行。1853年,清朝帝师孙葆元带回擅长制作盒子花的工匠张洪,盒子花在海兴县赵毛陶流传开来,后被称为“宫廷盒子灯”。2012年,传统盒子灯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盒子灯利用竹片、竹篾子、铁丝等连接成横向结构,麻绳连接成竖向结构,形成可叠合伸展的状态,有天鹅等动物造型、劈山救母等神话传说造型、送子观音等祝福造型,还有飞机等现代造型。它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见证了时代变迁,传承了祖辈智慧。
火壶源自中国北方,专为寒冬时节供暖而设计。其起源可回溯至宋朝。起初,火壶多以铜材打造,外观简约雅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的精致工艺品。
随着夜幕低垂,火光瞬间闪耀,火壶表演精彩上演。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手执特制的火壶登场,火壶两侧的铁网内木炭熊熊燃烧。他们身姿矫健、技巧娴熟地舞动着火壶,犹如在与烈焰翩翩起舞,共同编织出一场视觉盛宴。
打铁花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相传在北宋年间,开封县一带,出现了大旱,为了尽快的解除旱情,当地的老百姓自愿捐钱修建了一处庙宇,然后在庙宇中铸一口大钟,各家就将自己家的铁器捐出来,然后由铁匠们将铁器熔化成铁汁。在这个时候飞来一群乌鸦,乌鸦盘踞在树上,不管人们怎么做,就是轰不走这群乌鸦。只是因为老人从地上捡起两根柳木,沾上了一些融化的铁水,将柳木向上一击,接着就建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就好像火焰一样,照耀了天空,将这些乌鸦吓跑了。从此以后,打铁花成了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2006年5月2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高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廊坊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春节】可获2025廊坊春节庙会/集市/漫展/景区活动和优惠福利等信息。